20210913121628141

kv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青春筑法治 实践砺初心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法友集结号”实践队暑期基层法治实践纪实

来源:网络| 2025-10-13 10:02:54    阅读量:13612   会员投稿

2025年暑期,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法友集结号”实践队的六名法学学子,怀揣着将青春梦融入法治中国梦的赤诚,奔赴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开展了为期21天的“青春普法行,法治进基层”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用脚步丈量法治中国的基层脉络,用专业诠释法学青年的责任担当,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青春答卷。

一、法庭初体验:触摸“立审执”的法治闭环

实践的起点,在庄严肃穆的临漳县人民法院。在这里,队员们不再是课本前的学生,而是化身为司法流程的亲历者。从诉讼服务中心“15分钟智能立案”的高效便捷,到执行指挥中心对财产管控的精准洞察,他们见证了一个案件从入口到出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法院针对涉企案件开设绿色通道,切实做到“快立、快审、快执”,2024年结收比高达101.11%的数字背后,是司法为民、服务大局的生动体现。通过模拟法庭,队员们身着法袍、手持法槌,切身感受到了法律的神圣与法官的责任。

青春筑法治 实践砺初心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法友集结号”实践队暑期基层法治实践纪实

二、检察新视野:当公益诉讼遇上“最强大脑”

在临漳县人民检察院,实践队感受到了科技赋能法律带来的震撼。公益诉讼指挥中心内,卫星遥感监测着环境违法,智能算法自动筛查出电线杆倾斜、缆线垂落等公共安全隐患,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针对系统摸排出的208处电线杆安全隐患,检察院向县委提交报告,推动12个部门联合整治,最终移除“霸道杆”113处,更换线杆1600余根。这一幕幕,彻底颠覆了队员们对法律工作的传统认知,他们意识到,当代法律人必须兼具法律思维与科技素养。

青春筑法治 实践砺初心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法友集结号”实践队暑期基层法治实践纪实

三、校园普法行:让法律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

如何让法律走出象牙塔,走进青少年心里?实践队选择了最生动的方式。在邯郸恒一中学,他们将《未成年人保护法》编成反霸凌情景剧。舞台上,生动的表演引人入胜;舞台下,同学们在欢笑与思考中,将法律知识内化于心。这种互动式、沉浸式的普法,激发了学生们学法懂法的浓厚兴趣,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法治的种子。

青春筑法治 实践砺初心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法友集结号”实践队暑期基层法治实践纪实

四、桑榆暖意浓:守护夕阳红的幸福晚年

跟随检察官的脚步,实践队将普法的温暖带进了养老院。他们不仅协助调研消防、食品、药品安全,更精心准备了方言版的防诈骗小品。“孩子,要不是你们来讲,这种电话我可能就信了!”一位老人拉着队员的手说。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解最关乎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队员们用青春的热情,驱散了老人们在法律世界里的迷茫,为他们安享晚年筑起一道法律防护墙。

青春筑法治 实践砺初心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法友集结号”实践队暑期基层法治实践纪实

五、援助智能化: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在临漳县法律援助中心,能与群众进行语音对话、智能解答法律问题的导诉机器人让队员们印象深刻。这是基层法律服务智能化的一个缩影。科技正在打破时空壁垒,让法律援助更加普惠均等。队员们亲身操作体验,并就如何进一步优化智能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思考着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法治的公平正义。

青春筑法治 实践砺初心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法友集结号”实践队暑期基层法治实践纪实

六、乡间解纷争:方言普法润物无声

深入西烟寨、邓庄村等基层乡村,实践队直面最真实的乡土法律需求。土地纠纷、赡养问题、邻里矛盾是村民们最常遇到的难题。在便民综合服务站,队员们当起了法律志愿者,用“以案释法+方言解读”的方式,将生硬的法条转化为家长里短的道理。“你们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乡亲们豁然开朗的笑容,是对队员们最好的鼓励。印着“96110”反诈热线的特色团扇,成了流动的法治宣传站。

青春筑法治 实践砺初心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法友集结号”实践队暑期基层法治实践纪实

七、田间地头间:法治护航乡村振兴

在邓庄村,队员们不仅进行普法宣讲,更挽起裤脚,走进田间地头,在共同的劳动中拉近与村民的距离。他们围绕土地承包、农产品买卖等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展开调研,发放普法手册,将法律服务融入乡村发展的肌理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的法治动能。

青春筑法治 实践砺初心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法友集结号”实践队暑期基层法治实践纪实

八、社区微课堂:法治融入寻常百姓家

七子湖公园及周边社区,是实践队普法的大课堂。他们设立流动普法站,针对社区居民关心的婚姻家庭、财产继承、防范诈骗等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方言版的宣传拉近了距离,家常式的聊天消除了隔阂,让法律真正“活”在了群众的日常需求之中。

青春筑法治 实践砺初心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法友集结号”实践队暑期基层法治实践纪实

尾声:星火成炬,法治同行

21天,25场活动,8000余人次服务,16份调研报告……这些数字,是“法友集结号”实践队用汗水书写的青春诗行。他们的实践被CCTV一线聚焦官网、校媒平台报道,获得了实践单位的一致好评。临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称赞道:“年轻人带来了普法的新鲜血液。”

“我们带走的不仅是调研数据,更是一生的职业坐标——永远做人民群众需要的法律人。”队长马一诺在总结会上的话,道出了全体队员的心声。这场深入基层的实践,是一次专业的历练,更是一次信仰的淬炼。法治中国的画卷,正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铺陈。而我们,愿永远做这星火的接力者,以青春之名,赴法治之约!

通讯员:王天伊 马一诺

分享到:
版权申明

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发表评论


点击图片更换
027
特别关注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