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3121628141

kv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薪火丹心 艺承家国---画家崔培鲁

来源:网络| 2025-04-22 16:29:25    阅读量:12083   会员投稿

崔培鲁,字也鲁,号鲁芳斋主,1944年出生于山东枣庄市。早年就读于临沂艺校师从著名画家王小古和皮之先,后入中央美院国画系研修班深造。原为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枣庄市山亭区政协副主席。1992年应调深圳特区,创办南山画院并出任南山区文化馆馆长。1994年刘海粟大师为其葡萄图题写了“气韵生动”的赞语并收为关门弟子。崔培鲁先生潜心于中国画创作五十余年是当今较有影响力的中国画坛领军人物。其代表作葡萄和牡丹等曾被收藏于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美国维吉尼亚州国家博物馆及我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等众多中外机构。先后出访美国、日本、英国、印度及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和学术交流。相继荣获“国际书画名人成就奖”及“世界文化艺术交流功勋金奖”。作品入编人民美术出版社与中央美院联合出版发行的《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崔培鲁作品》。曾被中国文联出版社列举为《中国艺坛五大流派》之首。2022年10月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授予“崔培鲁非遗名家工作室”匾额。2023年8月参加全国丝路艺术大展,荣获“杰出贡献奖”。被誉为“文化强国~民族艺术家”和”时代标杆~正能量文艺工作者”。2023年?被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金砖艺术家”及“文化宣传大使”等荣誉称号。近两年相继应邀入编《中国美术史》《中国书法史》及《中国美术通史》等重要典籍。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香港高等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北京胡润国际艺术品鉴定中心首席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会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高级艺术顾问、全球华人华商联合总会顾问兼书画院名誉院长、第七届全球少年书画大会分会场评委和导师。

丹青绘就千秋韵,墨彩凝成万古风

--崔培鲁艺术评析

在当代中国画坛的灿烂星空中,崔培鲁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他的作品犹如一部部无声的诗篇,诉说着自然的神韵、生活的感悟与时代的脉搏。从艺六十余载,崔培鲁先生在绘画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成为当之无愧的“承先启后”式领军人物。

崔培鲁先生绘画题材极为广泛,无论是“崔葡萄”、“崔牡丹”,还是山水、人物,都在他的笔下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他笔下的葡萄,颗颗饱满圆润,在墨色的晕染下,晶莹剔透,仿佛能滴出汁水,大有琼浆玉液之感,让人垂涎欲滴;牡丹则雍容华贵,用细腻笔触和丰富色彩,将牡丹的娇艳与婀娜展现得淋漓尽致,尽显国色天香之美,观后让人不禁感叹“看花何必向洛阳”。他以墨色变化展现牡丹神韵。花瓣处墨色由淡至浓自然过渡,通过水墨晕染,呈现出花瓣的层次感与立体感,仿佛能触摸到花瓣的轻柔质地。如外层花瓣墨色较淡,体现其受光面,内层及花蕊附近墨色浓重,表现出花瓣的阴影与深邃。枝叶以浓墨绘制,墨色饱满厚重,行笔间提按转折明显,展现出枝叶的挺拔与生机,体现画家深厚的笔墨功底。绘制花瓣时,笔法或勾或染,勾线简洁流畅,勾勒出花瓣轮廓;染墨时则随性自然,通过不同笔触表现花瓣的形态与起伏。画枝干时,运用中锋、侧锋,线条粗细变化、刚柔相济,既表现出枝干的苍劲,又体现出其柔韧性。

赏析崔培鲁《水墨牡丹》画面以牡丹为主体,置于视觉中心位置,吸引观者目光。花朵分布错落有致,大小搭配,避免单调与呆板,展现自然生长状态。花朵与枝叶的组合疏密相间。花朵集中处为密,展现牡丹的繁茂;枝叶伸展处相对疏朗,留出空白,使画面透气。上方两只小蜜蜂点缀,增添画面动感与生气,且与主体牡丹形成呼应,丰富画面层次。背景大面积留白,是对中国传统绘画“计白当黑”理念的运用。留白不仅突出牡丹主体,还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让观者有想象空间,仿佛能感受到牡丹在广阔空间中绽放。整幅画虽未用艳丽色彩,仅靠黑白墨色,却将牡丹的富贵、优雅之神韵充分传达。水墨的运用使牡丹多了一份清逸淡雅,区别于色彩艳丽的牡丹画,更具文人画气质,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赏析崔培鲁水墨葡萄《紫韵醇香》以浓墨绘制藤蔓与叶片,展现出其苍劲、厚重之感,叶片墨色层次丰富,通过深浅变化体现出叶片的向背与立体感;葡萄则以淡墨晕染,呈现出晶莹剔透的质感,仿佛蕴含着汁水,再用浓墨点出果脐,使葡萄更显生动逼真,墨色的浓淡虚实相宜,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画藤蔓时,运用草书般的笔法,线条流畅且富有变化,蜿蜒曲折间尽显藤蔓的柔韧与生机;描绘叶片时,笔触豪放洒脱,通过侧锋、中锋的转换,快速点染出叶片形态,一气呵成;画葡萄时,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圆润的外形,精准地表现出其饱满的状态。葡萄作为画面主体,位于视觉中心位置,成串的葡萄自然垂挂,形态饱满,吸引观者目光。葡萄串的密集与藤蔓、叶片的疏朗形成对比。叶片分布错落,藤蔓穿插其间,既有大片叶子聚集处的繁茂,也有藤蔓伸展留出的空白,使画面透气且富有节奏感。右下角几只小蜜蜂的点缀,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生气,让整幅画更具生活情趣。整幅画虽未过多着色,仅靠水墨的变化,却将葡萄的生机与甜美传达得淋漓尽致。观者仿佛能闻到葡萄的清香,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达到了“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以书法入画是崔培鲁绘画的一大特色,其笔墨运用强调书写性,线条富有韵律和节奏感。

在创作时,他时而以细腻笔触勾勒物体轮廓,将形态之美精准呈现;时而用豪放墨色渲染氛围,营造出磅礴大气之势,刚柔并济,相得益彰。在画葡萄时,浓墨写藤,老藤蜿蜒盘旋,尽显苍劲有力;淡墨染果,葡萄圆润饱满,质感十足;大块水墨点成茂叶,繁茂而富有层次,错综的藤蔓穿插其中,虽繁杂却不失条理,布局合理精妙。画牡丹时,花瓣层次过渡自然,色泽变化丰富,通过精妙笔墨,生动展现出牡丹的神韵,让观者如临其境。

他的山水画同样意境深远、气势磅礴。以雄浑笔触,挥写出山河的壮丽与天地的氤氲气象,峰峦叠嶂间云雾缭绕,潺潺流水穿梭其中,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让观者仿若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其无尽魅力。人物画则生动形象,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使人物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崔培鲁以卓越艺术才华、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创作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不仅是视觉艺术的享受,更是文化与精神的传递,为中国书画艺术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激励着更多艺术创作者在传承与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他用手中的画笔,绘就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展现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他的艺术成就和文化贡献,不仅为当代中国画坛增添了光彩,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和精神遗产。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相信崔培鲁先生将继续以创新的精神和卓越的技艺,书写更加辉煌的艺术篇章。

分享到:
版权申明

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发表评论


点击图片更换
027
特别关注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