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3121628141

kv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百年匠心传善艺:“虎口福”四代传承人的公益接力 让川味手艺温暖人间

来源:网络| 2025-07-23 14:21:13    阅读量:8058   会员投稿

从百年前灶台边的技艺分享,到如今跨越地域的匠心普惠,“虎口福”的川味传承史,不仅是一部手艺精进史,更是一段用善意串联的公益长卷。四代传承人以初心守技艺,以善心传匠心,让巴蜀饮食的精髓在公益传承中落地生根,成为连接传统与民生的温暖纽带。

1916年开启“流动私厨”生涯的陈虎妞,在练就一身融合传统与创新的巴蜀厨艺后,便将“手艺传心”作为传承的初心。彼时她穿梭于名流府邸,却从未将技艺束之高阁。返乡后,乡邻们对她的川味烹饪赞不绝口,纷纷请教技法,她便在自家灶台边开设“家常课堂”——从食材本味的辨识到火候精妙的掌控,从川菜基础调味到经典菜式的家常做法,毫无保留地教给诚心学厨的乡邻。有人欲重金求购核心技法,她始终坚守“手艺可传,匠心不换”的原则,核心秘辛留待家族传承,基础技艺则对乡邻敞开大门。“好手艺该让更多人学会,家常饭才能更有滋味”,这位传奇女性用最朴实的方式,打破了“技艺秘不示人”的旧俗,让川味手艺的种子在邻里间发芽。

接过母亲接力棒的第二代传承人,将公益传承融入市井生活。他深知“川味的魂在手艺,更在民生”,于是摒弃宴席上的繁复技法,专注提炼适合家庭操作的川味基础手艺。他在小镇市集旁支起简易灶台,免费教街坊邻里川菜家常做法:如何用普通食材调出地道川味,怎样把控火候让家常菜鲜香入味,甚至手把手指导调味比例。为了让更多人掌握手艺,他还将常见川菜的烹饪步骤写成简易口诀教给乡邻。每逢节庆,他会组织乡邻一起备宴,在实践中传授刀工、调味等核心技巧,让“巴蜀风味”从深宅宴席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餐桌,用手艺让平凡生活多了几分烟火温情。

新中国成立后,第三代传承人正式创立“虎口福”品牌,在推动川味手艺规范化的同时,更将公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他深知手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于是主动走进周边乡村,为返乡务农的村民开设“川味手艺小课堂”。从食材预处理到基础调味逻辑,从传统菜式改良到家常创新做法,他带着工具深入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川味精髓。针对生活困难的家庭,他不仅免费传授手艺,还鼓励他们通过烹饪手艺改善生活——有人学会后在镇上开起小餐馆,有人靠着一手好厨艺成为家庭主厨增加收入。他常说:“手艺能安身,更能暖心”,这份“以艺扶志”的坚持,让川味手艺成为连接城乡的致富纽带。

站在新时代的传承节点,第四代传人将公益传承推向新高度。他们坚守“敬畏传统、匠心坚守”的精神,整理历代传承的川味手艺精髓;在多地开设“虎口福匠心学堂”,邀请老厨师、家族传人现场授课,从选料标准到工艺细节,系统传授川味手艺的核心逻辑。针对年轻群体,他们通过线上平台分享简易川味食谱,开展“家庭川味烹饪大赛”,让传统手艺贴近现代生活;更与职业院校合作,设立“川味手艺奖学金”,支持青年学子学习传统烹饪技艺,培养新一代手艺传承人。从线下课堂到线上普及,从技艺传授到人才培养,他们让百年川味手艺在公益传承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让更多人有机会触摸传统饮食文化的温度。

从陈虎妞的灶台分享到第四代传人的学堂普惠,“虎口福”的百年传承,早已超越了手艺本身的意义。四代人用行动证明:真正的传承,是让手艺走出家族、走进生活,用匠心温暖人心,用善意延续文明。这份藏在川味手艺里的公益初心,终将在时光中继续流转,让巴蜀饮食文化的精髓在代代相传中,温暖更多寻常岁月。

分享到:
版权申明

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发表评论


点击图片更换
027
特别关注
资讯推荐